2月26日,《科技日报》头版《科技赋能春耕》栏目以“大屏幕外抢春光”报道了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南繁基地的智慧农业创新实践。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研发的"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以数字化手段重构田间管理全流程,推动传统农业向精准化、智能化转型,让南繁科研插上"智慧之翼"。
在三亚崖州基地高标准农田的智慧大屏前,工程师胡海朋展示了云平台的核心功能:实时监测气象动态与土壤墒情,精准预警病虫害风险,通过北斗导航系统指挥农机完成播种、施肥、收割等全流程自动化作业。操作人员借助移动终端,即可远程获取作物生长数据,生成智能栽培方案,实现农田管理的精准决策。这一创新模式已吸引多个省份相关单位前来观摩,成为智慧农业技术落地应用的典范。站在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的新起点,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研究院携手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聚焦智慧农业核心技术攻关与场景化应用,加速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深度服务国家粮食安全与种业振兴战略,以数字技术深耕南繁热土,推动南繁硅谷从科研高地向产业高地跨越,让科技创新成为守护大国粮仓、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广袤的田野上,一幅“数字春耕”的画卷舒展至海南。
2月15日,位于三亚市崖州区的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南繁智慧农场示范基地(以下简称“基地”)里,在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开发的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精细“呵护”下,绿油油的“京粳香8号”禾苗迎着春风摇摆,长势喜人。
“应信息技术时代而生的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叠加南繁气候条件,可以大大提高农作物繁育效率,创制出更多更好的种质和作物品种,在春耕时进行更大面积的种植。”南京农业大学智慧农业团队工程师胡海朋说。
在基地智慧大屏前,胡海朋向记者展示智慧农场的支撑系统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在这个云平台中,稻田的“信息档案册”里,气象、作物、土壤、病害、虫害等信息一目了然。
此外,以该云平台为中枢,智能化农机装备可基于精确栽培处方图和北斗导航途径图,实现精确整地、播栽、施肥、施药、灌溉、收获全流程无人作业。
“和过去不一样了,研究人员和农民不需要耗费太多的时间在田里,只需一部手机,打开云平台就能获取农情信息,并进行有效的数据融合和分析,完成作物长势诊断、处方生成以及产量预测。”胡海朋说,经过几年的应用示范,云平台声名在外,已经有多个省份相关单位前来观摩,希望合作推广应用,让信息技术助力农业生产提质增效。

智慧农作管理云平台截图
阅读原文:
https://digitalpaper.stdaily.com/http_www.kjrb.com/kjrb/html/2025-02/26/node_2.htm